新甘肃·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
今年以来,我省聚焦年底前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目标要求,高位推动改革工作落地见效。省政府国资委制定了省直部门及自身2025年改革任务分工“两本台账”,落实多项制度推动改革落实落细。截至6月底,已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91%的任务。
通过持续深化改革,省属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,1月至6月,省属企业累计完成投资总额483.37亿元,同比增长16.63%;实现工业总产值3209.48亿元、营业收入4545.6亿元、利润总额105.41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1.77%、6.2%、1.18%。
优化布局结构 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
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,我省持续优化省属企业布局结构,从传统产业升级、特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、产业链融合等多维度发力。
传统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,推动其更新改造和转型升级是优化布局的首要任务。省属企业加大传统产业“三化”改造力度,实施设备更新行动,加快冶金、有色等产业转型升级,1月至6月,完成“三化”改造投资120.35亿元,同比增长42.43%;完成“两新”投资92.96亿元,其中实施设备更新改造7809台套、完成投资4.98亿元。
在传统产业升级的基础上,培育新的增长极同样关键。我省大力推动特色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,深入实施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“6+1”行动。1月至6月,省属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56.4亿元、同比增长76.86%,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增长53.05%。其中,金川集团、兰石集团1万吨高端装备镍基合金先进材料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,白银集团2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竣工投产。
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共进。我省建立产业链重点项目清单,谋划实施88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,发挥14户省属链主企业作用,推动26条细分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,带动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、中小企业协同创新、融通发展。1月至6月,省属企业在新材料、新能源等6个领域完成产业链项目投资100.36亿元,同比增长15.87%。
实施创新驱动 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
产业布局的持续优化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而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推动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我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从投入机制、平台建设、技术攻关等方面入手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要让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引擎,充足且持续的投入是基础保障。我省健全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安排1.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省属企业科技创新。1月至6月,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58.36亿元、同比增长11.99%,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.92%,其中8户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3%。同时,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年行动,上半年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户,累计达103户。
有了充足的创新投入,还需要有高水平的平台来承载创新活动。我省提升创新平台能级,推动省属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,支持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。截至目前,省属企业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44个、省部级创新平台238个,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8个。值得一提的是,聚焦稀有金属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,金川集团、白银集团联合中国五矿集团组建了国创中心甘肃分中心。
同时,我省还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推动省属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深化协同创新,累计联合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44项。金川集团等5户企业获批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计划项目,总投资3.09亿元。金川集团在高纯镍关键元素除杂技术、酒钢集团在15CrMo合金结构钢研发上均取得突破。
推进整合重组 提高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
专业化整合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。我省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重组,持续推动已重组的物流集团、水投集团等深化资源、业务等方面整合融合,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经营质量效益。省政府国资委与省委组织部、能化集团联合成立指导能化集团与能化股份整合融合工作的专班,统筹推动整合融合工作,目前能化集团领导班子已调整到位,相关重点工作正在推进中。
企业要实现高效运转,还需剥离冗余部分,轻装上阵,持续推进企业瘦身健体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,我省开展“多层架构”专项整治,控制增量、优化存量,1月至6月,省属企业各级子公司增量同比下降40%,整合重组、清理注销各级子企业61户。
此外,我省还持续巩固拓展央地融合发展成果,落实“四个一”协调推进机制,推动签约项目落地。截至6月底,近几年签约的396个项目已开工378个,累计完成投资4614.67亿元,184个项目建成投产。同时,全力以赴对接谋划新项目,2025年,各市州和省属企业与相关央企签约合作项目152个,计划总投资2349.85亿元。
提升治理效能 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与活力
治理效能是企业能否持续释放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。我省着力提升公司治理效能,从现代企业制度、经营责任制、一流企业创建等方面增强企业动力活力。
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规范运作、高效发展的根本保障,我省修订多项制度,推动24户省属企业集团完成公司章程修订。分类推进董事会建设,589户应建董事会的各级子企业全部建立董事会。深入开展现代公司治理示范创建,积极推进监事会改革,目前,85.7%的省属企业集团总部、80%的各级子企业完成监事会机构、人员及监事会职能调整。
健全的新型经营责任制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我省推动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全覆盖,4409名经理层成员实现相关管理。
分层分类推进一流企业创建是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长远之举,我省落实“1+5+X”工作体系,分类建立创建世界一流、国内一流、省级一流专精特新企业对标提升量化指标,推动省属企业开展全员、全方位、全要素对标提升,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效率。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专项工程,推动7户“双百企业”、6户“科改示范企业”持续深化精准化、差异化、个性化改革,打造改革样板和尖兵,截至6月底,7户“双百企业”的254项任务、6户“科改企业”的186项任务,分别完成93.7%、97.31%。
此外,我省持续完善国资监管机制,着力提升国资监管效能,以精准监管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,将党的领导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,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。
版权声明
1.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。
2.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.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(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)受理对接。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,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,联系电话:0931-8159799。
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